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0的文章

做大腸鏡檢查與治療 使用前端透明套的好處與技巧

圖片
使用透明套套在大腸鏡的前端做大腸鏡的檢查與治療 已經超過五年  變成是我的routine 有以下好處: 1. 多了cap  約2mm 的距離 鏡頭比較不會被黏膜蓋住  導致視野不佳   2. 多了cap  可以撐開管腔粘膜   不用打太多氣   也看得到管腔   3.使用擴大內視鏡 觀察的時候  因為剛好多了 cap  2mm 的距離  病變不會直接貼在鏡頭上    可以利用suction 與打氣  調整焦距  抓到清晰的照片 變得容易很多 4. 扁平型病變中央常常不易觀察  多了cap 可以下壓病變前方的位置  使病變垂直於鏡頭 再加上suction 拉近病變 方便觀察 5. 做ESD的時候就不用說了  利用cap挑起flap是一定要使用到的技巧 因此 強烈推薦大家使用cap 做大腸鏡好處多多喔~~~ 參考以下影片

沒有麻醉的無痛大腸鏡...可能嗎 ?

圖片
很多病患聽到要做大腸鏡 第一個反應就是 「許醫師, 聽說做大腸鏡很痛, 我要做麻醉無痛的」 事實上 以許醫師的病患為例   大約80%的病患都是接受沒有麻醉的大腸鏡  也都可以做到不怎麼痛的 大腸鏡全程檢查 (許醫師的 爸爸  媽媽  小姨  小舅  姨丈.....族繁不及備載  還有最重要的老婆大人  都說不會痛...) 但是要如何做到  沒有麻醉之下  又不痛的大腸鏡檢查 取決於圖中三個因素:  最重要的醫師技術最後說  我們先談談 腸道結構 & 病患特質  有些病人開過刀形成嚴重的腹腔沾黏 或是先天性的結構異常  會造成大腸鏡難以插入  過程中就有可能會不舒服 甚至連麻醉下也無法完成檢查 另外 有些病人非常的敏感 也不適合做沒麻醉的大腸鏡 總之 腸道結構 & 病患特質  不是醫師可以決定的 所以我們只能從醫師技術去精進 醫師技術    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因素 也是我們醫師必須不斷精進之處 這部分在於做到日本式的軸保持短縮法。 我歸納出來有6個關鍵步驟: 腹部壓迫 關於腹部壓迫的方法 可以參考許醫師的文章 連結如下: 腹部壓迫大腸鏡 微量打氣 不管是空氣還是CO2 千萬不要打太多。 太多的氣體造成腸道過度膨脹  適當的氣體量 是 剛剛好 看到前進的管腔即可 姿勢變換 在穿過 Hepatic flexure & Splenic flexure 姿勢變換  會讓腸道彎曲的角度變寬 以利穿入 隨時回拉 在插入過程中 感覺手感不佳 形成所謂paradoxical movement時 就是腸鏡looping了 需要隨時回拉 解除looping 透明套 使用套明套套在腸鏡前端 可以防止腸粘膜直接蓋在鏡頭上 避免過度打氣 利於看到管腔 個人化大腸鏡選擇 這是許醫師最近從 日本傅光義醫師的經驗中得到的體會 每個人的高矮胖瘦不同 肚子大小也不同 愈高大胖的病患 應該選擇 粗長硬 的內視鏡 愈矮小瘦的病患 應該選擇 細短軟 的內視鏡 總而言之 沒有麻醉的無痛大腸鏡 當然是可能的 前提是 病患的腸道結構與心理特質 要okay 剩下就交給專業的醫師了~~

如何做到大腸鏡的反轉觀察?

圖片
內視鏡的反轉是大腸鏡檢很重要的技巧 理論上 每個位置只要管腔夠寬 都能夠反轉觀察 要能夠反轉觀察有兩個決定因素 管腔的寬度  與  內視鏡的反轉半徑 管腔的寬度 但是 不是 每個人大腸的 每個位置 都夠寬 因此最容易做到反轉觀察的有二處  都是較寬的位置:  直腸 與 升結腸 直腸在肛門口的部分 與 hepatic flexure 用反轉觀察  常常會看到正面觀察 不到的盲點 內視鏡的反轉半徑 每一種內視鏡 隨著長短 粗細 與功能設定的不同 內視鏡的反轉半徑 也都不太一樣 一般來說  越粗的反轉半徑愈大  越細的反轉半徑愈小 觀察型的反轉半徑較大  治療型的反轉半徑較小 以目前的內視鏡來說   反轉半徑最小的是  GIF-Q260J  &  PCF-H290TI  反轉技巧除了在觀察病變有用之外 在ESD治療的時候 使用較細 較容易反轉的管子 可以讓我們在治療的時候  多了另一種approach的方式 有時候就是ESD成功的關鍵 至於要如何做到反轉  一般來說  我個人會先把大輪往上轉到底 再將小輪往左轉到底 然後往前推  一般就ok了 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盲腸反轉觀察: 直腸反轉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