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內視鏡診斷篇」標籤的文章

何時需使用Crystal violet 做擴大內視鏡的染色觀察?

圖片
何時需使用Crystal violet做擴大內視鏡的染色觀察? 在NBI發展出來以後 只有少數病變(5%) 無法準確的利用NBI判斷良性或惡性 這時就需要用到傳統的Crystal violet做擴大觀察 使用Crystal violet做擴大觀察 重點在於找出Invasive cancer的病變 那要如何找出呢? 有兩個診斷標準 1. demarcated area 2. irregular pit Vi 有了這兩個診斷標準 可以達到98.8%的診斷率 將所有的病變幾乎一網打盡 至於要如何做Crystal violet染色 可以參考以下影片

如何使用 窄頻光(NBI) 內視鏡觀察病變?

圖片
延續上一篇 如何使用白光內視鏡正確診斷大腸腫瘤? 當我們完成白光初步的型態觀察分類後 接著就要進行窄頻光(NBI)觀察了 NBI觀察是來自日本 佐野 寧 先生的發明 他利用濾鏡的原理 將適當的光留下來 呈像出類似於染色的效果 藉此觀察腫瘤表面微血管的細微結構 並區分出良性與惡性病變 影片如下: 最後可據此決定 內視鏡治療 或是 腹腔鏡根除性腸道切除 非常方便 我個人比較常用的NBI分類是 JNET classification 簡單來說 Type 1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 Type 2A為腺瘤adenoma Type 2B為superficial invasive cancer invasion深度小於1000微米 Type 2B 以前都適合作內視鏡治療 Type 3由於invasion深度大於1000微米 淋巴結轉移機會約10% 一般會建議追加腹腔鏡根除性手術並摘除腸道周邊淋巴結                                    數年前與 佐野 寧 先生 在本院合影 至於何時使用Crystal violet做染色觀察 我們下個文章討論 Crystal violet染色

如何使用白光內視鏡正確診斷大腸腫瘤?

圖片
一位有經驗的大腸鏡專家 發現到大腸腫瘤時 會先根據外觀型態區分成突起型與平坦型 再將突起型分成有柄 Ip和無柄 Is 平坦型 根據 高起程度分成 IIa, IIb, IIc 這就是所謂 Paris classification 在日本 根據外觀型態會同時使用  工藤 進英 教授提出的 側方發育型腫瘤(LST)分類系統 將腫瘤先分成 顆粒型 (Granular) 與 非顆粒型(non-Granular) 再將 顆粒型分成 均質型 (homogeneous) 與 結節混合型(nodular mixed) 非顆粒型分成 平坦型(flat) 與 假凹陷型(pseudo-depressed) 日本這樣分類的目的是幫助判斷病變的惡性程度 來幫助決定是否使用內視鏡治療 根據2016年臨床消化器內科的指引報告 四種分類的深部侵犯比例如下 所以囉 最適合接受內視鏡治療的就是LST-G(H) & LST-NG(F) 因為 deep invasive cancer rate 只有 0% & 4% LST-G(M)  deep invasive cancer rate 是13%  我還能接受使用內視鏡治療 而LST-NG(PD) deep invasive cancer rate高達46% 使用內視鏡治療前 一定要與病患詳細溝通 並提及後續追加根除性手術的可能性 至於如何使用 窄頻光 與 放大染色 內視鏡觀察病變 我們下一篇文章討論 如何使用 窄頻光(NBI) 內視鏡觀察病變?